“指尖上的烟火气”,如何抵达人心?
新即墨
2023年11月02日
新即墨2023年11月02日04版面

即墨花边推陈出新,生肖系列文创作品受欢迎。

黄氏葫芦烙画遇上汉服国潮。黄辉 摄
“山东小伙用蒜皮绝美复刻国潮饰品”“山东大姐用煎饼复刻世界名画”“奶奶用布缝了一桌山东特产”“手艺人七十二变纸翻花”……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山东手造就会登上热搜,不断给网友带来惊喜:山东人可太会“造”了!
这些年,以“山东手造”为主品牌的手造产品持续出圈扩圈,渐成一种文化现象、一种产业潮流,为“老手艺”找寻抵达人心的新出路。
手造的活力在于“被不断地再创造”
搁边、代边、绞柱,10余种编织技法、刺绣针法融合,这是精致繁复的即墨花边;利刃与硬瓷碰撞,国色天香的牡丹“绽放”在瓷盘上,这是活灵活现的成武刻瓷;上挑下掐、编织缠绕,这是凝聚指尖芳华的平度草编……
经过千百年的时代淘漉和无数手艺人的传承创新,留存至今的手造技艺,几乎样样机巧精致,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大智慧,展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手造的传承并非简单地“复制过去”,而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欧鸟笼创新研发出鸟笼摆件、鸟笼灯饰、鸟笼挂饰等鸟笼工艺品,赋予老工艺以新活力,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千锤万打的章丘铁锅,当下主打“纯手工无化学涂层”和“炒菜不粘锅”,市场上一度“一锅难求”;以老鹰、蜈蚣、燕子等传统造型为主的潍坊风筝,变成了张牙舞爪的章鱼、活灵活现的卡通人物以及火箭、空间站……手造不仅串联着美好生活,也蕴含着产业发展的新活力。
目前,山东共有各类传统工艺类企业和经营业户119万个,直接从业人员350余万。在青岛,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的手造企业120余家,刺绣、草编、贝雕等手造重点产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我们传承弘扬手造,也是为了找寻其中所蕴含的对当代有价值的内容,在不断地再创造中,更好赋能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美好生活。
手造的魅力在“机器比不了手”的地方
在技术的赋能下,工业发展加快迭代,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相形之下,手造因为生产效率低,受到工业生产的巨大冲击。“快”时代的当下,“慢”手造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去、活得好,必须找到“人手比机器强”的地方。
和快机器比“慢工”,手造产品注入了匠人对作品、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饱含独特的个人情感,往往千姿百态,充满创造性。在工业生产加速自动化的今天,人们叹服指尖技艺展现的灵动巧思,渴望手工留下的温情,而这正是手造强大的生命力所在。所以,尊重人的创造性,发挥每一位匠人的个性才华,手造产品才会更有魅力。
手造也可以拥抱工业,取长补短。即墨花边,除最核心的花边加工环节用手工完成外,通过搭建机织产品生产流水线,实现电脑自动操控,创新了10余种电脑织绣新针法,坚守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平度草编,在织布、车缝等环节也用上了机器,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也让草编产品更丰富多元。手造与工业,不是非此即彼。手造要找准定位,从“机器比不了手”的地方突破瓶颈,要顺应潮流,借助工业生产的机器、流程等现代工具壮大产业,在文化“两创”中活出精彩。
手造的“流量密码”藏在文化里
今天,“山东手造”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景区、商超、酒店、非遗工坊里广受消费者欢迎,在黄河大集上吸引着外国人拍照打卡,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上,年轻一代分享着收集手造产品的快乐……如果说手造吸引人目光的地方是其精美的外形、绚丽的色彩,那么它们能长久红火的根本在于其活态的文化形式和文化精神。
青岛贝雕将国画的神韵、刺绣的空灵、玉雕的质感、珍珠的光泽融为一体,展现海的绮丽与传统文化的智慧;一针一线钩织出的潍坊刺绣用简练、匀称、夸张构图,蕴含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烟台银壶、威海大花饽饽、日照黑陶……将齐鲁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凝结着一代代手造人的集体智慧,见证着历久弥新的匠心精神。
山东手造”的根在非遗、魂在文化。这些年,“山东手造”通过建立产品项目库、培育品牌手造企业、开展非遗工坊认定、建设非遗展馆、打造知名特色街区、建设展示中心等方式,为手造提供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开直播、拍视频,记录手造工艺,让更多年轻一代看到手造的文化魅力。在青岛,通过推出手造主题研学线路、策划特色活动、建设非遗工坊等,不断拓展手造与大众的互动空间。通过激活手造的“文化密码”,让我们能在某一刻与古人的精神世界遥遥相连,手造便获得了走红当下与未来的“流量密码”,“指尖上的烟火气”越烧越旺,期待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转自青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