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副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即墨之“车”

新即墨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来源:新即墨


  车字,作为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就像马车的俯视图,是用一横一竖拉着两个轮子来表示的。一竖是车辕,一横是车衡,可以用人拉,也可以用马拉,其实用价值显而易见。车的发明和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千百年来,无论是农用车还是战车,无论是人力车畜力车还是油车煤车电车,车,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从吱吱扭扭蹒蹒跚跚,到铁流滚滚风驰电掣,不断地影响着改变着历史的走向和发展速度,引领人类不断向前,奔向未来。
  去年国庆长假里的一天,我慕名前往即墨灵山乡村记忆馆参观,被林林总总的老物件们所吸引,尤其是其中各式各样的农用车吸引了我的眼球。
  这些车是馆长吴显瑞先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村串巷收藏得来的,里面有独轮车双轮车三轮车四轮车,有木轮车胶轮车铁轮车,有牛车马车驴车鸡公车……每一辆(架)车的车身上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浸润着劳动者的血汗,仿佛是一位位走过世间繁华阅尽人间沧桑的老人,从历史的深处走来,令人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车来车往”的鲜活画面。
  这些车,有的肯定上过前线,往抗日或者解放战争的阵地上送过枪支弹药猪肉米面;有的肯定战过山河,在农业学大寨的田野里冲锋陷阵建功立业;有的肯定进过青岛一类的大城市,运去瓜果蔬菜,拉回棉花煤炭;有的肯定一辈子也没有走出过村庄,但它载过土粪庄稼柴草新娘孕妇孩童……
  这些车,其实也是即墨人艰苦奋斗的见证,是即墨发展壮大的真实写照。即墨,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大县,演绎过田单破燕田横殉节的壮举,奉献了崂山海上第一仙山的雄伟,助力了国际大都市青岛的腾飞和辉煌,在新的时代,又驾驶着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高歌猛进,一路杀进全国百强县并稳居前列,如今已成为青岛发展的重要一极。
  时代的脚步铿锵有力,即墨之车滚滚向前。令人可喜的是,就在灵山乡村记忆馆东南方向约5公里处,2012年崛起了一座新城——青岛汽车产业新城。据资料显示,汽车城总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按照“产城一体、组团发展”的理念规划了“一心、三轴、六区”:“一心”是集商务办公、居住、商业及城市公共服务为一体的汽车城服务中心;“三轴”包括沿204国道的产业发展轴、沿龙泉河的生态发展轴和从青龙高速门户至新城核心的汽车文化轴;“六区”即汽车制造西区、汽车制造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区、综合配套区、创智产业区和城市功能区。
  汽车城先后吸引一汽大众、一汽解放、奇瑞汽车等多家知名企业入驻,随着一汽大众华东基地和奇瑞青岛基地等项目的建成投产,汽车城的发展一日千里。目前,已聚集包括四大整车龙头项目在内的200余个重点项目,涉及汽车制造、研发和销售等多个环节。2024年,汽车城的整车产量达到4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20%。2025年整车产量将突破5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可达到30%。
  于是,乡村记忆馆所在地的大道上立即车水马龙起来:刚走下生产线的解放牌大众牌奇瑞牌汽车崭新铮亮,牵引车挂车缕缕行行,小轿车坐着托盘车成群结队,东奔西走,跑向全国各地。
  此时,记忆馆里的农用车一定会与汽车城里的新汽车隔空对望互答——农用车一定会问,刚解放时毛主席说咱们国家一穷二白连一颗螺丝钉都不能造,为何今天我的家门前就成了汽车的摇篮?新汽车们一定回答道,老前辈们,正是有了你们的牺牲和奉献,才让今日之中国扬眉吐气,中华民族正如您所愿,自立自强,繁荣昌盛,走向复兴。
  即墨人开上了在家门口生产的汽车,跑进新时代的即墨之“车”,将跑遍世界,跑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