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副刊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选择其他日期的报纸

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即墨

新即墨 新闻    时间:2025年05月13日    来源:新即墨

  墨水河,蜿蜒千年,流淌着即墨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滋养着这片土地的烟火与生机。如今,“墨河新语”栏目应运而生,愿化作一座桥梁,联结城市与你我;更愿成为一方平台,记录变迁、传递思考、凝聚共识。
  在这里,我们聚焦经济发展脉动,探寻产业升级的创新密码;关注民生百态,记录教育、医疗等领域的点滴温暖;深挖文化根脉,带你领略田横祭海的渔家风情、古城的岁月韵味。墨河不语,却以山川草木书写永恒;新语有声,愿借你我之笔细描乡愁。期待与每一位热爱即墨的你相遇,共溯这片土地的人文脉络,聆听时代回响,书写属于即墨的崭新篇章。
  当绿皮车厢贴上“好客山东”的烫金标签,“齐鲁1号”旅游列车如一条流动的纽带,将青岛蓝村站的百年铁轨与即墨的山水人文悄然缝合。这趟开往春天的专列,不仅载着游客穿越齐鲁大地,更让即墨的网红地标们褪去滤镜,在“快旅慢游”的节奏里,将“想你的风”演绎为一场关于城市美学的集体共鸣,书写着属于当代人的情感叙事。

风从山海间吹来

  在即墨的网红打卡版图上,自然景观始终占据着灵魂地位。
  这里既有崂山余脉的灵秀——鹤山以“水鸣天梯”“击掌鹤鸣”的奇幻景观闻名,登临可俯瞰碧海青峦,感受道教文化的千年遗韵;亦有马山地质公园的鬼斧神工,柱状节理石柱群与硅化木遗迹堪称地质奇观,被誉为“袖珍式的自然地质博物馆”,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魔鬼塔”遥相呼应。
  若向往海岛野趣,田横岛的碧波金沙与历史烽烟交织,五百义士的悲壮传说为海浪增添厚重注脚;而鳌角石村的茶园新绿与天柱山的峭壁奇峰,则让春日踏青的脚步沾染泥土芬芳与山海灵气。
  更不必说,即墨温泉的舒缓暖流与古城墙下的青石板路,将自然馈赠与历史温度完美融合,成就了“泉海即墨”的立体魅力。
  即墨的山水正以生态疗愈重构都市人的精神图谱。

风穿过千年街巷

  如果说青岛的浪漫藏在海浪与啤酒里,那么即墨的温柔则藏在温泉氤氲的雾气与古城的红墙黛瓦中。即墨古城,历经千年沧桑,在复建中焕发新生。文庙、县衙、牌坊群,以及青砖石瓦的街巷,再现了“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的盛景。夜幕降临时,古城灯火璀璨,宛如一幅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吸引游客驻足流连。
  古城的魅力不仅在于建筑之美,更在于其“古韵+时尚”的融合。民谣季、光影秀、非遗手作体验等活动,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碰撞出火花。郎朗的院子、娘本唐卡艺术馆等文化地标,则为古城注入了国际化的艺术气息。这里没有“网红滤镜”的刻意雕琢,却在老酒坊的酒香中,构建起可触摸的文化磁场。
  即墨的网红基因不仅源于历史,更来自对工业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即将开园的1979文化创意园,由始建于1979年的青岛第十织布厂(青岛大元纺织厂)老厂房改造而来。在这里,红砖厂房、斑驳水塔被赋予新生命:锅炉房变身咖啡馆,车间成了纺织文化展览馆,涂鸦墙与工业设备交织出“硬核文艺风”。
  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建,而是让旧符号焕发新价值。这种“修旧如旧”的改造理念,既保留了城市的集体记忆,又以开放式街区、沉浸式业态见证老工业遗址焕发的新活力。

风栖于人间烟火

  仲春时节,府前西街的海棠花雨引爆社交网络,几十余株海棠构筑的粉色长廊,既是视觉奇观,更是情绪容器——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人们渴望在转角遇见美好,在朋友圈收获点赞的同时,更完成了一次心灵的短暂出逃。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种情感共振在夜间经济中尤为凸显。每当夜幕降临,七星街夜市、北龙湾夜市迎来了属于它们的“高光时刻”,铁板鱿鱼的滋滋声与烧烤摊主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十元三双的棉袜与现炒的瓜子花生在摊主的叫卖声中流转,承载着最本真的生活美学。即墨的烟火气,恰似墨水河生生不息的流淌,在时光的褶皱里酿成最动人的城市记忆。
  当“想你的风”拂过即墨,这片土地不仅收获了游客的目光,更展现出文旅发展的多种可能。这些网红打卡地持久焕发活力,得益于山海资源的天然馈赠,以及人文底蕴的深厚滋养。如同四季常新的海风,城市的吸引力,终究源于对历史与现实的巧妙融合,对自然与人文的精心雕琢,以及对游客体验的真诚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