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8年无意见工单、无投诉,负责运维的6条10千伏线路连续10年零跳闸——
刘永贵:扎根基层的“光明守望者”
新即墨
作者:
新闻 时间:2025年04月11日 来源:新即墨


他,是3817户居民口中的“刘师傅”,是同事眼中“钉”在一线的老黄牛,是孤寡老人心里的“电保姆”。53岁的刘永贵,用一双磨出老茧的手、一颗滚烫的初心,在龙泉街道的21个台区间穿梭了整整10年。零投诉、零跳闸、零差评——这串“硬核数字”背后,是一名基层电力人对“人民电业为人民”最朴实的诠释。
攻坚克难:“钉子精神”啃下硬骨头
“房屋是村民的命根子,但电网是城市的命脉。”2023年,青岛“十四五”重点工程——岛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进至龙泉段时,民事协调的难题像一座大山横亘眼前。大埠村村民的抵触情绪如紧绷的弦,房屋拆迁补偿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关键时刻,刘永贵一头扎进村里,把自己“钉”成村民的“自己人”。白天,他挨家挨户讲政策、算长远账,用“磨破嘴皮”的耐心化解疑虑;夜晚,他与镇村干部反复推敲方案,在补偿细节上为村民争取最大保障。2月的寒风里,他裹着军大衣蹲守现场,最终协调拆除房屋2处、看护房5处、跨坟迁移1座,硬是让工程提前15天开工,创下“进度、质量双第一”的纪录。
服务密码:“39个微信群”织就连心网
“赶集不是为了买菜,是为了‘送服务’!”每逢修家街大集,刘永贵背着电工包“逛”集的身影已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他手里递出的不是商品,而是一张张写满承诺的报修卡:“24小时在线,用电问题随叫随到。”他的手机里,39个社区微信群常年置顶。停电通知提前发、用电疑问秒回复、突发故障速响应——村民一句“@刘师傅”,就是他的行动指令。有人问他“零投诉”的秘诀,他在服务分析会上道出真谛:“与其堵住投诉的路,不如打开沟通的门。用户不想投诉,才是真的满意。”
初心温度:“电保姆”暖了孤寡心
在80岁的孤寡老人修翠娥家中,刘永贵的电话号码被写在抽屉最显眼的纸条上。一次深夜断电,老人颤巍巍拨通电话,他冒雨赶到,查出故障后又默默自费更换了漏电保护器。担心老人安全,他又把老旧线路全部检修一遍,临走时反复叮嘱老人:“有事就找我,别怕麻烦!”寒冬里为独居老人检查电暖气线路,酷暑中帮留守儿童家庭排查用电隐患……这样的“额外服务”,早已成为他的习惯。刘永贵说:“党员不光是称号,更是别人需要时,你能第一个站出来。”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年复一年的坚守。刘永贵的故事,是万千基层电力人的缩影:他们像螺丝钉一样铆在社区和村庄,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点亮灯火。正如那39个永远活跃的微信群、10年零跳闸的线路、8年零投诉的纪录——这一切,都在诉说一个真理:平凡者的光芒,从来不是靠口号点亮,而是在俯身服务时,自然流淌出的星光。
上图为刘永贵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
下图为刘永贵上门为居民检查电路。 (黄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