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明办“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心理”五大场域一体推进,发挥阵地作用,夯实队伍建设;积极回应诉求,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协同联动,完善工作格局——
护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新即墨
2025年02月19日
新即墨2025年02月19日03版面

即墨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公益心理课堂。
针对备受关注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领域,去年以来,即墨区文明办“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心理”五大场域一体推进,区文明办联合区教体局、区卫健局,不断优化阵地、队伍、课程建设,扎实推进全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守护未成年人阳光成长安全防线。
发挥阵地作用,夯实队伍建设
建设双阵地,成立三级梯队。为给更多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服务,即墨区加强阵地建设,打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两处区级阵地,评选心理示范校(标杆校)6所、优秀校38所。持续发挥墨城心语服务志愿者团队力量,构建由30名心理名师工作室核心团队、114名墨城心语教师团队、305名兼职心理教师团队组成的三级教师梯队,去年以来举办32场次“沐阳光·悦成长”心理送教活动,助力全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展现新图景。
一站式服务,提高心育实效。目前,位于即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区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常态化邀请心理专家团队、志愿者团队,开展心理健康电话咨询、团体心理沙盘游戏、团体心理绘画等活动。新启用的即墨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占地面积380余平,集心理辅导、培训研讨、危机干预、宣传普及于一体,内设悦心吧(心理接待室)、畅心吧(情绪宣泄室)、舒心吧(音乐放松室)等七个功能室,为全区未成年人提供一站式的心理服务。
积极回应诉求,创新活动形式
为提高心育工作水平,即墨区多措并举,通过设立校内心理课程、提供公益心理课程、建立医校心理门诊等方式,切实解决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发挥课堂作用,丰富多元化心理活动。即墨区各学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课程表,采用菜单大课送教、精品微课常推、常态小课跟进等形式,打通学段和城乡界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利用“心理健康月”“世界精神卫生日”等节点,组织开展“给心灵一片晴空”“让生命蓬勃绽放”主题教育课和心理拓展活动600余场。其中,华山中学设立天华心理工作室,开通‘天华姐姐’信箱,引导学生向老师倾诉自己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心理状态;潮海街道教育体育发展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各校心理教师开展沙盘活动,提升心理教师专业能力;书香小学通过创立“书”心小报心理辅导月刊,为孩子们解答常见的未成年人心理问题,树立自信心;青岛通济实验学校开展“时光慢递”“情绪小卖铺”等多种趣味心理游戏,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疏解压力,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线上线下交互,打造多样化公益课堂。区文明办联合区教体局策划推出公益心理课堂,活动采取小班制讲座,面向社会公开报名的形式,内容围绕亲子沟通、生命教育、学段衔接等方面,以“线上直播+线下互动”的灵活方式,向家长和孩子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截至目前已举办15期,1万余名学生和家长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参与了课程,提高了家长预防和危机干预的能力。打造墨城心语—心理健康公众号,目前已发布500余篇资源,1334期心理日签,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心理健康咨询渠道。
加强协同联动,完善工作格局
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即墨区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形成由区教体局、区卫健局以及各个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工作格局。
深化医校协同,提升专业水平。为切实了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情况,分层分类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化水平,2024年,区精神卫生中心与区内多所中小学签约医校心理门诊协议,为孩子、家长、老师提供心理辅导及绿色转介通道,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同时,作为心理健康宣讲团成员单位,区精神卫生中心组织专家走进学校,围绕青少年情绪管理、抑郁与焦虑的识别与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预防等方面举办讲座,目前已举办30余场,受益3500余人,以真实案例为孩子指路,为家长支招,为老师解忧。
融合社会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充分挖掘本土心理咨询机构、心理专家等专业力量,通过组织专家走进学校、社区、企业,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更多需要的家庭和孩子,去年以来,德韵心理工作室已经进行115场次公益心理讲座活动,坚持婚姻家庭辅导、春蕾女童心灵守护、困境青少年一对一等多方面公益援助,鼓励孩子们勇敢面对心理问题,早日走出心理困境。
下一步,即墨区将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青岛市“悦心成长”品牌为依托,统筹各方资源,积极探索更受未成年人欢迎的心理服务形式,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即墨路径,持续擦亮“陪伴成长”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品牌,为全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王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