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要闻

02版:综合

03版:民生

04版:公益

返回 2022年02月17日

(上接一版)

新即墨      2022年02月17日     

  (上接一版)从发制品跨越到针梭织品、再发展到多元化经营,如今,即发集团已经成为国家大型纺织服装和发饰品生产企业,2021年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15.8亿元。
  “即发集团之所以能走到现在,靠的就是不断创新。”杨为东介绍,“我们研发成功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装备,从2014年以来,经过5000多次周期性研究试验,最终实现了整个染色过程不用一滴水,二氧化碳可以循环利用,该项技术被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定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纺织行业十大颠覆性创新技术之一,并上榜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
  很多创新都是被逼出来的。杨为东说,2012年和2013年这两年,由于天气干旱,青岛极度缺水,甚至连生活用水都非常困难。而传统水染每染1吨纺织品,就需要大约100吨淡水,染色过程产生大量污水。能不能少用水,甚至不用水?即发把这个课题提上了科研日程。
  “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在看不到希望和结果的前提下,陆陆续续研发经费投入1亿多。”杨为东动情地说,“研发团队里有个叫王健的专家,他1984年参加工作,是即发集团的副总工程师,每天想的都是如何攻克技术难关。好几次他开车回家,因为脑子一直在思考,结果他围着家门口转了三圈才把车开进小区。到了技术攻关的节骨眼又失败了,然后再重新寻找突破点。正是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研发团队的这种‘匠心’精神,才最终取得了该技术的研发成功。”
  历时6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即发集团成功地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难题,完成了小试、中试生产线建设,申请了国内外59件专利。目前,正进一步完善产业化示范线,很快将形成年产1000吨的生产能力。2021年10月,该技术作为青岛市重点科研成果参加国家“十三五”科技成果展,得到业内外人士的充分肯定。该技术在染色过程中不用水、不用化学助剂、无污水排放、上染率高、染色速度快,是一种典型的绿色环保技术,将为促进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即发深知,这项技术不仅仅是为了即发一家企业,而是为了整个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产业要焕发新机,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增强动能,甚至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即发作为传统纺织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或者说绿色制造、绿色发展的理念,就是要节约能源,减排减碳。不仅要实现产能走出去,资金走出去,品牌走出去,还要实现技术走出去。
  “材料是根本,面料是关键,我们的产业化之路仍然漫长。”杨为东一直认为,纺织行业如果还走老路,肯定是死路一条。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对纺织行业来说,未来不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变成产销链之间的竞争。只有突破创新,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才能在产业中突围。比如说,即发联合研发的聚乳酸面料就受到了市场的认可。而对一个企业来说,一定要看清自己的短板和长板,在发展中使劲把长板拉一拉,把短板加快补一补,企业的生命力才能长久,才能为加快传统纺织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赋能。
  2021年,是即发集团成立66周年。这一年,企业开发的新型面料产品达1000种,研发的新型工艺12000个,推出新款式7000多个。2022年,计划总投资6亿元建设的高档10万纱锭智能纺纱项目将于8月完工,今年年底投入生产。该项目建成后,将在生产全过程有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型信息技术,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新型纤维智慧工厂,生产高端化、差别化多功能纤维材料,填补青岛市新型纤维生产领域空白。
  科技引领新未来。近年来,即发每年的科技投入都保持在营业收入的3%以上,2022年还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到3.8%以上。推动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即发将围绕建设国际化的设计研发中心、绿色制造中心、高端生产中心,提升新型生产制造能力、数字化营销能力以及研发提升能力,通过科技赋能、文化赋能、设计赋能、人才赋能以及数字赋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强省建设贡献“即发力量”! (梁孝鹏 范宝琛)
  即发集团盛宝纺织有限公司的工人在智能化纺织生产线上忙碌。